长征路上学党史|从“红军街”到“致富路”,宁化热土迈向新征途

发布时间:2024-11-19 00:26:25 来源: sp20241119

   中新网 宁化9月1日电(刘越)在淮土镇凤凰山村主干道上,记者差点跟一支喜气洋洋的队伍撞了个满怀。

  执红扇、挑红担、穿着红衣奏喜乐,新郎官满面红光,踏过宽阔的水泥路,去往新娘家接亲。

凤凰山村中,一支接亲队伍喜气洋洋。刘越 摄

  这条路,红军曾走过。长征途中昼夜行军,土路狭小而泥泞,连马都骑不了;这条路,凤凰山村的村民也曾走过。赤脚挑着自家养的鸡、种的菜,披星戴月地往大集赶,只为赚个辛苦钱。

凤凰山村中,主干道宽阔平整。刘越 摄

  而现在,指指对面山头上尤为醒目的军号雕塑,当地村民笑眯眯地对记者说:“游客从那边山顶上下来,沿着这条路去往红军街、红军井、五通庙,很热闹咧!”

  从行军到接亲,从谋生到游玩,大道宽又阔,见证红色热土美好变迁。而在凤凰山村里,有故事的路,远不止这一条。

  “路越宽,人越好走”

  在大巴车沿着摇曳的粉荷与稻浪转了好几圈后,8月31日,“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路上学党史”福建线采访团的成员们抵达了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淮土镇凤凰山村。

  放眼望去,良田美池,碧树繁花,阡陌交通,屋舍俨然,长征主题壁画、标语随处可见。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条长达千米的“红军街”。

  该街道名字颇有来历。宁化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红军长征4个起点县之一,6600多名宁化子弟兵参加长征。自1929年3月到1934年10月,陆续有红军队伍进驻宁化凤凰山。

凤凰山村中的红军街街口。刘越 摄

  本着“不随意打扰百姓生活”的原则,红军战士们大多借住在祠堂、香火厅等地,但由于人数众多,实在无法承载,凤凰山的百姓纷纷拆下自家门板,借出稻草给红军垫睡,沿街屋檐下满满当当睡着的都是红军战士,因而得名“红军街”。

  沿着长街漫步,红色主题文创馆、红色主题民宿、特色小吃、农产品、伴手礼……小小一条红军街上,各类店铺令人目不暇接。今年52岁的村民孙喜民回忆,以前这条街很破烂,走路、做生意都不方便。“住在街道两旁的人很少,大多是老人。有的房子门板上破了个洞,还会有老鼠和猫钻来钻去。”

凤凰山村中的红军街。刘越 摄

  在他的童年记忆里,赤着脚的村民们或推着板车,或挑着担子,在那条鹅卵石铺就的破败小路上讨生活。这两年,红军街被翻修、开发、利用起来,打造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在政府号召下,他在此地经营起一家干货铺来,主要销售花生、山茶油、梅干菜等农产品。不仅自产自销,还帮助其他村民代销,增加收入。他提到,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村里的农产品受到外地游客的青睐,尤其是来自上海等地的游客。

店主孙喜民向记者介绍农产品。刘越 摄

  昔日的红军街,成了当今的“致富路”,交错织就出孙喜民的好日子:木板车、自行车、摩托车、四轮车,交通工具不断迭代升级。今年,他还响应国家号召,购买了一辆新能源电车。

  孙喜民感叹道:跟着时代走,路越宽,人越好走!

  吃上红色“旅游饭” 凤凰山村喜迎致富新图景

  “跟着时代走”,这句朴实的道理,也让凤凰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兴钢深有同感。

  曾经的凤凰山村,人多地少,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4亩,土地不算肥沃,发展困难。好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凤凰山村踏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2019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化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核心展示园(淮土)建设项目落地凤凰山村。以此为契机,该村加快推进红色遗址的保护修缮,实施红军街历史风貌修复,新建了鞠旅陈师广场、情忆园广场、游客服务中心等。

凤凰山村村貌。刘越 摄

  村内文旅业态不断丰富的同时,村民们逐渐吃上了“旅游饭”,民宿、餐饮、销售等渠道不仅实现村民增收,还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

  “随着核心展示园的建成,凤凰山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客纷至沓来,不仅带动了当地土特产如米酒、薏米、豆角干等的热销,还显著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王兴钢介绍,2023年,该村年游客量达到了6万人次,实现了村民收入与村集体经济的双增收。

凤凰山村内,有村民在晾晒辣椒。刘越 摄

  今年58岁的王兴楷在村中经营着一家特产店。自开业以来,他的店铺形成了稳定的回头客群体。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王兴楷成功将花生、薏米等当地特产推向市场,甚至吸引了外地商家的大批量采购。

  “现在的村子变得更加漂亮,环境得到了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也日趋完善,为村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在外工作的村民孙灵丽,也惊讶于家乡发展的迅猛。王兴钢透露,在村集体经济增长的同时,凤凰山村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改善。通过发展文旅经济和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村集体有了更多资金来反哺村民,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解决医保问题。

凤凰山村村内,两位老人在纳凉闲聊。刘越 摄

  “街上的这些村民看到我们村干部时,脸上都是笑嘻嘻的。为什么?他东西好卖了,腰包鼓起来了,人居环境变好了。”

  从昔日“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落后村,一跃成为新时代的新农村,凤凰山村的蝶变,离不开宁化县打好红色文旅牌的方针路线。

  为老区振兴注入强大“红色力量”

  红色,是宁化的鲜明底色。

  宁化是长征出发地,是中央苏区重点县。苏区时期,全县13万人口中就有1.6万余人参加红军,每年为中央苏区政府和红军筹集大量钱款、被装,被誉为“扩红模范区”。长征时期,6600多名宁化子弟兵参加长征,到达陕北时仅剩58人,建国后仅存37人,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重大贡献。

  从失而复得的《军用号谱》,到王氏一门四忠烈的感人事迹,从曾担任反“围剿”斗争关键阵地的河龙乡红军兵站旧址,再到拓展红色文化内涵的淮阳村刘氏家庙……光辉的历史,造就了宁化县内丰富的革命遗址与红色故事。

淮阳村刘氏家庙。刘越 摄

  近年来,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宁化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合发展的理念,打造红色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推介县革命纪念园、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陈塘村红军第四医院旧址群等多个红色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参观、打卡,为老区振兴注入强大“红色力量”。

  据宁化县长征出发地遗址保护中心主任邱明华介绍,近年来,宁化持续深挖红色文化内涵,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抓手,争取了3825万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修缮30处革命文物,建设了一批教育基地。

宁化县长征教育基地内,一组战斗中的红军雕像。刘越 摄

  “比如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这是我们宁化县的一个标志性项目,从2021建成以来,已接待观众将近80万人次,影响力、辐射力还是很大的。”

  红色旅游如火如荼,红色培训也发展迅猛。邱明华表示,自2021年以来,依托一批长征精神现场教学点,宁化着力发展党政级干部教育培训,目前已有110个中央、省、市机关和单位系统到宁化建立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共举办培训班一千余期、培训学员12万余人次。而这块闪亮的“红色品牌”,将来必将赋能宁化相关产业,推动经济长远发展。

  “红文化”蝶变“金名片”,“红色村”飞出“金凤凰”。一条红军街,助力老区人民增收;一条致富路,绘下红色热土新貌。红军战士穿着草鞋走过的宁化,如今正大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