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结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由之路

发布时间:2024-12-21 08:10:20 来源: sp20241221

  “两个结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由之路

  专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郭强

  本报记者 慕振东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南考察时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由地方特色共同构成的中国特色。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两个结合”的关系,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郭强。

  记者: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式”?

  郭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式”就是中国特色,是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特别是基于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体现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5个特色。中华文明的精华深深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中。人口规模巨大的特色,根源于“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善政之要,惟在养民”的人本理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特色,传承着“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政治理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特色,彰显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治理经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色,蕴含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民胞物与”的生存智慧;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特色,赓续着“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天下大同”的民族基因。

  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中国古人对自己文明精华的深刻提炼概括。为天地立心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生民立命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往圣继绝学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为万世开太平跟走和平发展道路,虽非一一对应、意义相同,但是千年之下能够感受到其内在的精神传承、血脉连通。

  记者:如何从“两个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郭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明,主体性丧失意味着灭亡的开始,主体性自觉意味着发展的跃迁。

  中华文化主体性植根于五千多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迈入人类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经历了百年屈辱,又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这样的复杂时空条件下,“认识自己”变得尤为重要。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现象。在世界各地区孤立和封闭状态逐渐被打破的现代化进程中,每个民族、国家特别是曾经落后的民族、国家都容易迷失自我。但现代化是历史过程,而不是历史主体。作为中华民族旧邦新命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内生的,而不是外生的。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中国的现代化就具体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第一个结合”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所谓“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就是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塑造的。中华民族经受了西方的冲击,在顽强斗争中生存下来、发展起来;同时,中华民族以开放包容胸怀学习借鉴西方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建立了深具现代性的经济体系、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思想解放,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历史逻辑和主体性逻辑。所谓大历史逻辑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阐明的“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所谓主体性逻辑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阐明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是对这两个大逻辑的深刻总结。

  记者:“两个结合”展现了我们党怎样的自觉和自信?

  郭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没有水土不服,中华文明没有断流枯萎,二者展现出勃勃生机,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两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是我们党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逻辑必然,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拿破仑曾经把近代中国比喻为一头沉睡的狮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睡狮”醒来,要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昂首阔步做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化,以自己的主体性为人类文明增光添彩,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重大创新。

  有人把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解读成文化身份问题、文化情感问题,这是不全面、不准确的,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文化观。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与爱国主义不同。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则是一种理性认识。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自信,不是对所有传统文化的自信,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国近现代文化史表明,“国粹主义”和“全盘西化”都是有害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文化的发展创造都是以“阔视远想,统新旧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而后得之”的精神不断探索、实践的。

  “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我们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集中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越来越清晰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既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更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因此我们有理由自信,有理由大力弘扬和践行。(中国纪检监察报)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