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2:55:04 来源: sp20241224
金秋九月,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西藏采访调研。在雪域高原腹地,记者亲眼见证了“科技援藏”在这片土地上结出的丰收之果。
创新驱动,高原绽放发展新活力
“以前我们是靠天吃饭,现在有了这些先进的种植技术,我们也能种出这么好的蔬菜,还能拿到这么高的工资。”在阿里地区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该园工作人员加布的笑容里满是对科技援藏的感激。
陕西省第十批援藏干部,阿里地区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孔建表示:“噶尔县科技援藏项目的顺利实施,改变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让如今的噶尔县有风景更有‘丰’景。‘瓜果飘香’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近年来,科技部及各级科技部门围绕噶尔县高原畜牧和设施蔬菜等特色主导产业,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7个,累计投入项目资金2800多万元。这些项目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更激发了高原地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创新成为推动高原发展的最强音。
在山南市加查县,西藏安琪珠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原益生菌项目投产,更是成为了当地的科技奇迹。该项目不仅优化了产业结构,还促进了民族团结与就业。长江大学科技援藏团队则为加查千年核桃林披上了科技外衣,通过“智慧核桃”大数据控制运行系统,推动核桃产业的转型升级,让古老核桃林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那曲市,这片曾经“不长树木只长草”的荒原上,一场绿色革命正在悄然改变着这里的面貌。2016年,在科技部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支持下,亿利集团生态修复企业携手科研团队,发起了“那曲高寒高海拔科技植树攻关项目”。面对极端气候和恶劣环境的挑战,团队成员们克服重重困难,用科技力量破解了植树难题,成功在那曲种下了希望之绿。
科技赋能,助力高原高质量发展
畜牧业是雪域高原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而草业发展则是帮助畜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近期,西藏迎来人工种植饲草大丰收,这得益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余成群研究员和他的团队。
“我们制定了燕麦等3种牧草的标准化繁育技术规范,以及燕麦等4种牧草种子的收获、清选与贮藏技术规范;研发了适合西藏特殊自然气候的饲草加工的各类技术;研究制定了25项适合西藏农区的优质牧草产业化技术规范。”余成群介绍,36年来,他带领科研团队扎根雪域高原,致力于推动高原草业科学与农牧区的可持续发展。他们累计推广种草面积达10余万亩,人工牧草地单位面积平均产草量提高了30%,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800余万元。
在广袤的雪域高原上,科技之光正在普照每一个角落。第二次青藏科考队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大气碳反演系统“贡嘎模型”,构建起全球领先的地球系统观测与预警平台,为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与治理装上了“智慧大脑”;拉萨青藏高原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高端平台的落地,汇聚了国内外顶尖科研力量,更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实现了青藏高原研究的科学引领、队伍引领、平台引领和话语引领,推动我国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研究成为国际青藏高原研究第一方阵的排头兵。”
科技援藏,宛如高原上那一棵棵坚韧的格桑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绽放出民族团结与可持续发展的幸福硕果。这些科技成果的落地成为推动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高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责编:罗知之、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