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体化建设引领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人民观察)

发布时间:2024-12-01 05:29:01 来源: sp20241201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不可替代。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关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担当、遵循教育规律、创新工作实践,奏响思政育人“协奏曲”,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对于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极端重要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正是着眼于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必须深入推进一体化建设。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对教育的目标和方针进行过数次重大调整,但对教育“政治方向”的强调却始终如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一以贯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的必然要求,要把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起来,立足大中小学不同学生群体的成长特点,做好顶层设计,切实根据思政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具体目标、采取有效方法。

  教育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入推进一体化建设。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需要一代又一代听党话跟党走的优秀人才接续奋斗,大中小学都承担着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必须从娃娃抓起且常抓不懈。各学段都要重视和加强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报国强国大志向。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深入推进一体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学校思政工作涉及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日常思政教育等许多方面,不能是一座座“孤岛”。一体化建设就是要协同发力、形成合力。教育战线岗位分工各有不同,但工作目标高度一致,要把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广到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中,既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也兼顾“邻里间”、上下游,充分调动各类主体、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实现全员性、全过程、全方位的一体化,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聚焦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攻坚克难

  深入推进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握好目标、问题、效果的辩证关系,向改革创新要实效,找准工作关键点和着力点。

  遵循教育规律。育人过程和育人目标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来说,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可以分为若干相互衔接、依次出现而又各具特点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思政教育方向都应该一以贯之,同时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要求应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因此,有效推进一体化建设首先要遵循教育规律,把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体现在目标设定、教育过程、评价方式、队伍建设和培养方向等方方面面。比如,大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一以贯之的根本方向是强化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和行动自觉,但面对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工作侧重点和方式方法却不尽相同,小学阶段应以情感启蒙为主,中学阶段应以强化认知为重点,高中阶段应以明确责任使命为重点,大学阶段应以坚定理想信念为主。这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还应体现在具体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培养上。比如,对于“实事求是”,小学生要讲真话、不说谎,大学生就要站在哲学高度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

  破解深层问题。一直以来,各方面、各学段都兢兢业业抓学校思政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价值性和知识性、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内在一致性还需要充分挖掘,科学知识本身所蕴涵的价值追求还需要进一步彰显;理论性和实践性、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还需要充分融合;贯穿大中小学一体的整体研究,对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和思政教育接受机理的研究,对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切的思政教育目标内容的研究等,还需要不断深化。必须坚持大中小学纵向主线贯穿、循序渐进,针对不同学段,根据思政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具体教学目标,抓好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把握好时度效。

  形成工作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在做实、做透上持续发力,要构建一整套有效的工作机制来保障。当前,各学段思政课教材、教研融通还处于起步阶段,队伍交流不够,不同学段的课堂还需要更多切磋交流。要统筹大中小学的育人目标、内容、方式、队伍、成效、评价等要素,形成纵向上各学段主线贯穿、有序递进,横向上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功能互补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抓实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提升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质量效益

  近年来,教育部谋划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系统推进时代新人培育、“大思政课”建设、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抓好落实,开创工作新局面,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抓实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抓好课程建设。课程是思政教育的基础,如果课没上好,一体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关于思政课,在内容上,要加强整体谋划,落实课程定位,统一编写理念,深入研究各学段课程结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实现课程教材一体化;在形式上,要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关于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要把授业、增智、润心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各学段各类课程的育人资源。中小学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等很多显性课程,都可以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大学的文学、历史、哲学类专业课程可以从思想的创新性、文化的开放性、文明的传承性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两个结合”的科学性和必然性。同时也要明确,不能把专业课上成思政课,在一体化建设中要注意防范各种“低级红”“高级黑”现象。

  用好社会大课堂。在建设好思政小课堂的同时,更要发挥好实践教学促进学生以知引行、以行践知的独特作用。要系统设计“多看看、真感触、深认知、强信念、明行动”等实践教学安排,加大实践空间、互动场所、活动设施等的建设,安排一定课时组织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比如,聚焦坚定“四个自信”,可以让学生实地感受了解新时代发展伟大成就的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通过“多看”不仅引导学生增强自豪感,更引导其在生动对比中增强政治观念、历史观念、奋斗观念。这方面,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作用可能更大,情感和价值的种子可以埋得更深。学生思政实践教育一定要有社会支撑、技术保障和制度安排,要增加学时学分,研制教学大纲,加大经费投入,建立考核评价办法,发挥好实践教学基地的育人作用。

  健全评价体系。思政教育的目的在于“入脑入心”,需要健全评价体系。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适应一体化建设要求,深入研究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育人评价标准,探索科学、多元的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切实体现“教学优先”的评价导向。坚持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分类评价等作用,真正提高德育、素质教育的地位,引导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提升立德树人工作实效。

  加强队伍建设。思政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做思政教育的人,是决定育人效果的关键。要打造高质量专业队伍。强化问题导向,聚焦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功底、实践经验、教学法等短板弱项,针对性补缺补差、重点攻关。要把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理论阐释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把提升教学能力特别是讲故事能力作为关键环节,把提高对学生的解疑释惑能力作为“点睛之笔”,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素养和理论素养。要拓展校内外育人师资。各级学校都要加强教师思政工作,引导全体教职员工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意识、明确岗位育人职责,大力组织相关学科专业高水平教师参与思政教育。要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吸引社会各界优秀人士、优质资源支持学校思政教育。

  强化综合保障。各级党委(党组)要健全完善领导机制和组织管理体系,把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摆到重要位置,将其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推动形成大中小学交流的长效机制。要深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推动各类育人力量下沉到社区之中,把思政教育做到学生身边。各级教育部门要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做好项目布局、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工作。

  (作者为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2日 09 版)

(责编:赵欣悦、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