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4 14:22:32 来源: sp20241214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在黑龙江考察时进一步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和新机制的关键。我们要在百年大变局、产业大转型、数实大融合中把握科技创新机遇,找准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在日趋复杂的国际科技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善于在变局中依靠创新抢先机开新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国际竞争格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2023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概述了未来3年至5年内有望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技术,包括柔性电池、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持续航空燃料、改善心理健康的元宇宙、可持续计算等。不难看出,创新的驱动力是全球互联的加速、人工智能的崛起,以及物理、数学和生物世界的融合,而且这种驱动力正呈现不断增强趋势。因此,必须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和产业变革大趋势,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没有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引领,科技成果也就没有源头活水。关键要提升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转化效率,提前谋划未来产业及细分赛道布局,在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善于在转型中依靠创新增动能求突破。受不同行业发展程度和创新要素禀赋制约,创新生产活动在各个产业中体现出不均衡的状况。相比之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含量较高,通过规模效应和创新激励等方式能够更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更需要创新驱动,必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打造适应发展新要求、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劳动力队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其中,产业布局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选择合适的细分产业,产业转型要依托但又不依赖传统要素禀赋优势,高度重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育,依靠科技创新着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服务和生产体系。这背后,同样也离不开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人才是激发生产力变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源泉所在。
善于在融合中依靠创新挖潜力拓业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基础不断夯实,体现了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主线,这是市场需求拉动、科技创新驱动、数字产业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支撑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50.2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21.6%提升至41.5%,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从1.66提高到1.75。因此,要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产业链发展牵引作用、数字化转型赋能作用,真正将数字经济领域创新成果转化为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创新红利。在这一过程中,要深度改造生产函数不断创造融合新业态,构筑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技术向纵深发展,通过数字有机联接形成具有公共属性的基础设施,以生产系统数字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积蓄势能。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龙海波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