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3:47:33 来源: sp20250107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传播格局和国际话语场面临深刻调整,呈现一系列新变化新特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对进一步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出了明确要求。新征程上,我们要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真正在国际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在适应信息技术发展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万物互联的数智化社会正在形成,推动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信息可以快速便捷传送到个体,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必须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推进国际传播创新。我们要把握数字时代的传播特点,深入研究网络平台上的国际传播规律,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受众的不同需求和接受特点,善于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做到精准施策和精准传播,推动国际传播信息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个体快速有效连接,实现良好传播效果。要密切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舆论场中对中国的关注焦点,当出现于我不利的国际舆论风险时要善于运用新媒体反应迅速的特点及时应对,提升跨地域、跨文化传播水平,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为此,要顺应融合创新的媒体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完善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整体布局,在内宣外宣有效联动上下功夫,进一步建强融合传播矩阵,努力打造全媒体对外传播格局。
在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需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将中华文化、中国故事与国外受众的文化传统、接受习惯等结合起来,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融通中外,需要秉持求同存异理念,寻找中华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的契合点,挖掘可感知的精神标识,探索可沟通的表达方式,搭建可共享的话语空间,用国际化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以柔性方式塑造可知、可感的中国形象,在世界格局中解释中国,让国外受众更好认识新时代的中国,提升中国形象的亲和力。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首先它是“中国的”,这就要求在融通中外中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丰厚的文化滋养。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所蕴含的宝贵价值理念,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依托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提升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吸引力。此外,还要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可能脱离实践,否则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要注重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性、科学性及其重大意义,充分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
在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工作,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风土人情等,对于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各个地区特别是地方媒体积极参与国际传播,成为我国国际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各大城市既要借助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城市精神底色,又要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打造鲜明城市标识,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人文交流活动,着力打造城市国际名片,不断提升我国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要求地方媒体深入挖掘地方特色题材。基层是国家和社会的毛细血管,最壮阔的变革在这里呈现,最新鲜的探索在这里发生。地方媒体植根于基层,掌握大量生动鲜活的故事,有利于形成特色传播产品。要聚焦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扎根基层、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讲述好身边的中国故事,在更广泛的文化空间中寻找共情。要加快整合各类传播平台。近年来,各地突出地域性优势,拓展国际传播渠道,积极建设国际传播中心,探索成立对外传播融媒体工作室、共建城市频道等结伴“出海”方式,加强资源统筹和整合,打通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之间的藩篱,逐渐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地方国际传播网络,以传播资源联动助力地方国际传播“出圈”。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地方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
在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要善用文化文明的力量,推动中外文明交流。在国际传播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各国人民都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这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指引,也为国际传播奠定了价值前提。国际传播要注重从人类感知、认知、行为等的一致性角度,跨越观念差异、打破价值隔阂,讲好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增强与各国人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纽带。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推动文明交流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建设,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通过推动中外文明交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政府部门、媒体、企业、各种团体和机构以及个人都应该参与到文化交流、国际传播中。要充分发挥官方交往与民间交往在文明对话交流中的作用,讲好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实现良好传播效果。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2日 09 版)
(责编:赵欣悦、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