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3:19:02 来源: sp20250108
中新网 济南1月18日电 题:山东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 耕田耕海绘制新“丰”景
作者 孙婷婷
从“春种一粒‘良粟’”到行驶一公里误差只有2厘米的“北斗导航”播种机,从盐碱地上造“新粮仓”到设立全国首个“蓝色粮仓”海上经济开发区,从“旱能浇、涝能排、地力足、灾能减、功能全”的高标准农田到具有“新理念、新技能、新觉悟”的新型职业农民……2023年,在农业发展方面,勤劳敦厚的山东人不遗余力地深耕齐鲁沃土,将土地价值发挥到极致,用良田、良种、良技,不断绘制新“丰”景。
以提升粮食单产为重点 打造沿黄“齐鲁粮仓”
作为中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省份,山东既是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的“优等生”,也是“菜篮子”“果盘子”“鱼篓子”。该省以提升粮食单产为重点,发力设施农业发展,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打造沿黄“齐鲁粮仓”。
农业大省山东到底有多能产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粮食生产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其中,山东粮食总产量1131.1亿斤,占全国8.1%;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其中,山东粮食播种面积12581.9万亩,占全国7.1%。
换句话说,山东以占全国7.1%的耕地,收获了占全国8.1%的粮食,坐稳沿黄“齐鲁粮仓”。“山东粮”不仅面积大,而且产量高,全国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山东粮食单产449.5公斤/亩,是全国单产水平的1.2倍。
近日,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玻璃温室大棚里的草莓迎来成熟期,员工们忙着采摘、分拣。据悉,产业园充分利用工业生产产生的余热、废气、固废用于农业项目发展。其中,园区大棚采用工业固废生产的砌块砌筑,棚内以工业余热供暖,光伏发电蓄能补光。马红坤 摄多产的“山东粮”背后有何“密码”?良种是农业的“芯片”。1月8日,中国首批航天耐盐碱马铃薯种子在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内蒙古商都技术创新中心完成交接。本次交接的种子包含10800粒耐盐碱马铃薯种子,它们通过“神舟十六号”完成180天太空搭载返回山东培育基地。
记者梳理发现,登上太空的不仅有马铃薯种子,还有菏泽的番茄、牡丹种子,泰安宁阳的黄瓜和茄子种子以及淄博的40余种蔬菜、中草药品种的种子等。自2004年起,山东各地种植作物的种子争相拿到太空“入场券”,以期改良品种的品质。
盐碱地是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山东现有盐碱地近900万亩,其中黄河三角洲地区近700万亩,向盐碱地要粮“大有可为”。
近年来,该省深挖盐碱地潜力,以科学的手段持续改造治理盐碱地,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宜粮则粮、宜渔则渔,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盐碱地上绘出粮丰民富新图景。昔日的“不毛之地”变身“新粮仓”,喜讯频传。其中,在盐分平均含量3.1g/kg的盐碱地中,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育成的花生新品种“花育9307”亩产荚果达到625.9公斤,实现了花生在盐碱地上丰收增产的目标。
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 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
产自潍坊市临朐县的鹅肝、菏泽市曹县的芦笋、枣庄的藏红花、聊城市冠县的灵芝……新年开端在中国南北互赠特产引发的农业“大摸底”中,山东各地的“隐藏家底”不断为该省“上分”“拉流量”。
数据显示,除了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山东肉蛋奶、水产品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形成了寿光蔬菜、沿黄肉牛等一批千亿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20年率先突破并保持在万亿元以上,2022年达1.2万亿元,稳居中国首位。
(资料图)自2023年6月下旬起,聊城设施蔬菜主产区莘县率先启动老旧大棚改造提升工作,目前已完成20年以上老旧大棚“棚改”超1万亩。莘县县委宣传部供图设施种植在多元化食物供给方面“肩挑”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山东设施蔬菜、水果、食用菌年种植面积1400多万亩,产值近2000亿元,位居中国第一。其中设施蔬菜年播种面积12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的20%,年产量5700万吨,年产值1600亿元,占全省蔬菜总产值的60%左右。
在设施畜牧方面,该省80%的肉鸡、90%的蛋鸡实现全程立体化、机械化养殖;设施渔业方面,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体近1800万立方米,年产量占全国37%。全省60%的蔬菜、80%的水产品、86%的畜产品来自设施农业。
山东向海洋要食物,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批复设立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面积包括南、北隍城岛东部海域170平方公里,是中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该海洋经济开发区将大力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海产品附加值,打造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激活发展新动能 现代农业“跨界”创新
通过手机APP终端即可完成施肥和喷洒农药、“北斗导航”精准播种、温光水肥精准控制的精密传感器……各种高科技手段赋能“齐鲁粮仓”,不断改变着农业“土里土气”的面貌,也让种田变得越来越有“科技范儿”。
有了科技的加持,山东农业“跨界”玩创新。以聊城市茌平区肖庄镇小高村的兔文化产业园为例,该产业园从一个80万只商品兔养殖场起步,逐步形成从育种、养殖、屠宰,到生产兔粪有机肥、兔文化旅游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小高村将兔子养殖产业拓展至旅游和研学等第三产业,建成的中国兔文化博览馆内有环幕、球幕影院,以及兔文化展厅,馆外有先进的兔舍、兔形迷宫等。依靠这座兔文化博览馆和兔产业带动的旅游业,每年能为小高村增收20多万元。
近年来,山东省预制菜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在潍坊、淄博、临沂等地竞相发展。
在泰安市泰山区的一家预制菜生产企业,工人们正在忙订单。泰山区委宣传部供图距离龙年春节还有20余天,正是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旺季,泰安市泰山区齐泰食品有限公司采用精选的原生态食材以及来自东南亚原产地的草本植物香辛料原料,推出包含主料、酱料及配菜的预制菜,并在外包装印刷有烹饪方法及视频教程,方便消费者烹饪体验。“每款产品均经过研发人员专业调味,确保口味纯正,结合现代锁鲜技术,经过卫生、科学包装,再通过加热或蒸炒等方式,还原五星餐厅的味道。”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在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樊祥成看来,当前山东农业正处在第二次农业产业化重构的阶段。他认为,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称为山东第一次农业产业化革命,它让山东在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方面占得先机,较早解决了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有效连接的问题,使山东农业在全国具备了先发优势。
樊祥成表示,第二次农业产业化革命就是要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产业体系的核心是融合化,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其中农产品加工是关键。“山东农产品加工业经济体量全国第一,但是在产品结构上却存在初加工和中间产品占比过高的特点,精深加工产品占比相对较低。”他说,要鼓励山东农产品加工业走出以初加工和中间产品生产为主的“舒适区”,增强向精深加工拓展发展的主动性、紧迫感。
樊祥成认为,山东应把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头部企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建设农业生产性服务平台,用平台经济理念来推动产业发展,使之成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山东方案。
“经营体系的核心是职业化。”樊祥成表示,农业是一个开放的大产业,不是农民的专属产业,应该让有意愿、有能力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成为山东农业的“主力军”。山东在全国较早突破了对家庭农场的户籍限制,不再规定家庭农场经营者必须具有农村户籍,使一批有志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城市居民、大学毕业生也能在农业生产领域大显身手。
“职业化要让农业真正成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赖以谋生的产业,经营主体至少能够从农业生产经营中获得社会平均收入,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产业上。”樊祥成说。(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