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3:30:17 来源: sp20241128
中新网 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好的科普科幻作品可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引领他们步入科学世界。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协办的“发掘少儿科普科幻创作及出版潜力,助力科普科幻高质量发展”主题沙龙26日在京举行。
著名科幻作家、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慈欣在线上发言。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供图著名科幻作家、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慈欣在线上发言。他认为有一门基础教育领域尚未涵盖的学科——未来学,应该首先被列入科普科幻教育的体系。“我们必须引导青少年思考:未来世界会是怎样的?它还有可能是别的样子吗?我们可以适应或改变未来吗?为了让未来更美好,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这就是最基本的未来学思维。可以说,未来学和科幻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他以何明瀚的《恒星异客》为例,作品以“星际女孩”的成长史为线索,向小读者们展示了一幅浩瀚璀璨的、宇宙格局下的未来图景。这样的作品可以挖掘和拓展的内容就非常多了。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认为,少儿科幻必须做到语言和故事内容能配合读者的年龄段,《恒星异客》就具备这种独特性。他特别强调硬科幻作品中的科技内容也要遵循科学的基本规律,“从数学、物理、化学的普适性,生物演化的逻辑性,以及科技与社会文明的相关性来看,科幻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应该给予关注。个人认为,只有符合这些规律的作品才更有生命力,在这些规律的指导下仍然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和想象空间,但是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维来努力探索。”
少儿科幻作品《恒星异客》书封。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供图少儿科幻作家何明瀚从一个少儿科幻作者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只要它在创作时就明确地要面向少年儿童,就天然地需要创作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部好的少儿科幻作品,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还必须兼顾教育性。”他表示,《恒星异客》的主题是人类彼此之间无法心灵相通这一千古难题。这套书中讲各种各样的外星人,讲一场残酷的星际战争,讲种族之间的分歧与沟通,其实都是在反思人类,要如何克服自己的先天不足,真正走向理解与和平?脑机接口能否解决人类沟通问题,还是会造成更大的麻烦?人工智能到底会带来什么改变?这些大命题都可以拆分,让孩子自主去整合和思考。
“发掘少儿科普科幻创作及出版潜力,助力科普科幻高质量发展”主题沙龙现场嘉宾合影。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供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执行董事(社长)、党委书记刘祚臣表示,科幻作品在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特别是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该社参与主办的“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每届都有2万多篇的投稿,中国青少年对科幻创作的热情十分高涨。《恒星异客》是写给中国孩子的科幻启蒙之作,前沿的科学概念,非凡的想象力,扣人心弦的故事,以及充满中国元素的表达,使它在纷繁的少儿科幻作品中独具魅力。(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