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7:55:53 来源: sp202411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深入研究阐释和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努力用好高等教育龙头和基础教育基点的联结点优势,通过发挥教育家精神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涵育教育家精神的联动发展模式、激发教师内生成长发展的源动力,把握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使更多的“好教师”得以涌现、“好教育”得以发生,为推进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发挥教育家精神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深入研究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发挥其示范作用特别是校史文脉中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作用,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发挥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示范作用。从孔子“有教无类”、韩愈“传道授业”,到蔡元培“兼容并包”、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于教育救国的历程中,更发展于教育强国的实践中,是对优秀教育传统的高度凝练。高校应充分利用教育学等相关学科资源,主动布局教育家精神的系统研究,加强教育家精神的学理化体系化阐释。应下大力气推进教育家精神典型人物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教师对“教育家”的具象化感知和实体性认知,使教育家精神成为教师队伍不断奋进、追求卓越的持久动力,推动教师群体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不断传承创新。
发挥校史文脉中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作用。不少学校校史文脉中的“大先生”就是身边的教育家,他们是理想信念、扎实学识和服务国家等教育元素的综合体现。华东师范大学接续大夏大学、光华大学“教育救国”的理想抱负,涌现出以孟宪承、刘佛年、吕思勉、冯契等为代表的“大先生”。要挖掘校史上的教育家群像,从身边的“大先生”的优秀事迹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培育教育家型教师注入源头活水。要依托校史中的教育家资源,联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教育家精神的涵养模式。要打造校史文化空间、校史文化产品,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教育家精神在线下课堂与线上课堂的文化传承,激励师生以校史上的教育家为榜样,勇担教育强国使命。
构建涵育教育家精神的联动发展模式
学校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发展全过程、纳入教师成长激励各环节,构建涵育教育家精神的联动发展模式,为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夯实坚实基础。
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发展全过程。学校应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阶段、各方面,贯穿师范生培养、教师职后培训、教师职业发展的全周期,贯穿教师教育实践、科研转化的全过程,打通职前职后的区段壁垒,形成一体化、立体式的长效培育体系。通过“开学第一课”“毕业一课”等关键节点,为师范生种下心怀“国之大者”的种子,提升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将教育家精神融入“优师计划”“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等实施过程,推进“资源共享、协同发展”育人平台建设。通过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在职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等关键契机,将“至诚报国”的远大志向与心怀“国之大者”的教育使命融入“甘于奉献”的教育日常。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教学技能比赛、进修研修等方式,拓宽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素养提升路径,助力卓越教师的专业成长。
将教育家精神纳入教师成长激励各环节。学校应准确把握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的深刻内涵,将教育家精神作为衡量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纳入教师职称评定、考核、晋升等方面。要围绕教育家精神,建构和完善一套以卓越教师表彰为核心,覆盖国家和基层的教师荣誉体系,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不同范畴发挥教师榜样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国家层面“人民教育家”“全国优秀教师”的最高荣誉,各个学校如华东师范大学以“三大贡献奖”为核心、各类专项奖为补充的校级荣誉表彰体系,都是增强教师自豪感、获得感的体现,都旨在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为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奋斗。
激发教师内生成长发展的源动力
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激发教师追求卓越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核心路径。
激发教师追求卓越的内生动力。构建涵盖教师自我提升、师生共进、家校社协同的动态生态系统,形成校内外联动、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帮助教师在教学相长、家校互助、社校合作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激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基层教师不断追求卓越、促进自身成长的热情,在社会服务中创新教学内容和实践技能。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立足教师教育特色,主动对接基础教育需求,成立基础教育学科联盟、设立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启动为期十年的“教育筑梦”计划,目前已为扎根基层的教师实现124个教育梦想,惠及全国超三万名师生,在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为普通教师的卓越成长提供专业支持。
激发教师持续迸发的创新活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深化,高质量教师队伍将成为教育领域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转变思维、提升人工智能教学技能、加强人工智能教学技术应用迫在眉睫,这也与教育家精神所倡导的“求是创新”一脉相承。要引导教师加速更新自身知识体系,结合AI时代深入思考教学研究领域的新变化,以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思维的发展应对教育领域的新挑战。华东师范大学当前正在布局AI+新专业,聚焦“专业+AI”建设,建设AI+双学位、“AI+X”微专业,鼓励教师尝试AI赋能课堂,推进AI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中不断追求实干与创新。
(责编:李依环、熊旭)